曾經,
只會為家人想(付出),
未曾想到自己。
回顧這個「曾經」,
只能默然。
時不時,就得要遷就生活的框架,
動不動,就得要將就日子的格局。
「善待自己也是一種美好」與
時報出版社發行~
《你要努力生活,也要善待自己》一書,
不謀而合。
大步邁向世界,
走著走著;
一方面學習新事物,
一方面享受著繁忙腳步下的獨處時光;
乘風破浪,
成為自己心目中的王者。
善待自己也是一種美好,
絕非自私、冷漠,
唯有照顧好自身的內心,
才有本錢去利他。
(稻盛和夫:利他,就是最高境界的利己)。
戴晨志老師激勵人心的故事精選~
壯大自己,讓人看得起。
猶似用黃金煥膚霜,
抹去臉色蠟黃;
一展亮彩。
「成功的冠冕,都是以荊棘編織而成的!」
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「坐享其成」。
翻轉教育提到~導師的「零瑕疵」壓力,
直接挑戰「善待自己」的底線,
連補教業者也難逃。
近日看到「情緒韌性」一詞--
「是一種可以自由選擇想法、行動及感受的彈性,
讓我們可以瞭解情緒的助力或阻力,
讓我們可以嘗試克服每一天的挑戰。」
在壓力下,還能自在浮潛著,
是奢求嗎?
老闆的至理名言--
把好學生教好,不厲害!
把能力條件不好的學生教好,才是厲害。
但這當中的評定標準為何呢?
是指考試成績進步?
或是學習態度改善?
沒有老師是全能的,
每個班上的學生,
其資質不一,
老師要在短時間內面面俱到,
讓他脫胎換骨
談何容易呢!
孩子在學校學不來(會)的,
放學後,由安親老師接手,
孩子是主角,
但卻累壞了所有的配角。
像極了一場場馬拉松競賽,
看不到盡頭,只有撓頭。
帶著無盡的疲憊下班,
滿腦子想著~
那個令人難忘的「主角」(不願(抗拒)學也學不來的孩子),
內心惦念著:善待自己也是一種美好,
除非這個主角也能同步成長,
否則「善待自己」這塊拼圖就只會是空想(談)而已。
導師的「零瑕疵」壓力,
不自覺的又攬在身上了。
昨晚看到Youtube頻道~「看板人物」,
介紹劉安婷,
為解決國內偏鄉教育師資缺乏問題,
2013年離開美國普林斯頓校園,
毅然揮別高薪工作與舒適圈,
回台成立非營利組織~「為台灣而教 Teach For Taiwan (TFT)」。
她表示,
「教育,是一世代的使命;改變,是一輩子的承諾。」
希望透過TFT的培訓,
可以有一輩子的承諾,
才有可能撼動龐大體制。
TFT的目標便是「有一天,台灣所有的孩子,不論出身,都能擁有優質的教育與自我發展的機會。」
當班上的小一生還在把國語課文背得滾瓜爛熟時(只求考高分,實非教育本質),
早有一群又一群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遍布世界的每個角落。
年輕是他們的本錢,
難能可貴的是:願意付出他們的本事。
已不再年輕的自己,
聽聞「教育」這個keyword,
內心依然是滿懷感動。
冀望「教育」能讓世界綻放美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