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有無限的潛能-李安導演的電影夢2013/01/11 |
藏器待時;找到生命的價值與定位 李安影迷之一的才女陳文茜,形容李安有種獨特的能力,就是:「活到這一把年紀,卻能始終維持一種內心的純真。」在富邦文教基金會主辦的「富邦講堂」活動中,聽到陳文茜這麼說,原本微笑的李安,突然眼中微微泛著淚光,似乎這句話擊中了他內心深處的某個角落。 李安1954 年生於台灣,1979年遠赴美國就讀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戲劇學系。1981年至紐約大學就讀電影製作研究所,成為另一位黑人名導史派克‧李(Spike Lee)的同學。畢業後的李安,失業長達6年,由另一半肩負家計。直到1991年拍攝《推手》,1993年以《喜宴》引起國際注目之前,可以說他「沉潛」 了好長一段時間。 與絕大多數在紐約追求電影夢的人一樣,李安成名前在紐約「蹲」的這些年,除了到餐館洗盤子之外,所有窮藝術家幹過的事,他都幹過。就是多年的「蹲低」,使他免於受到「功成名就」的誘惑與污染,卻又自生活的磨難與世事中,逐漸沉澱出如「隱世高僧」般的人生智慧。即使電影流露簡單的「溫情」,背後卻自有醇厚澎湃的力量。因為純真,從低微到聲名大噪,李安不曾停下他一路追求電影夢的腳步,也未受限於聲名的框架。 【資料來源摘自cheers雜誌2012年12月第147期 《少年PI》李安:他的奇特,就是他的純真】 這些年來的「龍困淺灘」,讓我讀到這篇文章特別有感觸。人生的試煉有時未必只是面對自己;還需要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關心,別人不盡然了解;而自己孤單的扛著酸甜苦辣;有時只能無語;試著尋求心靈的澄靜(淨),藏器待時;找到生命的價值與定位。 |
留言列表